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朴素情怀。智能制造系团总支按照学院团委统一部署,积极开展2023学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成绩。
智能制造系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积极筹备此次活动,并将通知下达到各班班群,发布公众号,号召学子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按照“返回家乡、就近就便”原则,踊跃参与乡村振兴、公益服务、文化宣传等项目,为当地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服务,引领学生在服务家乡、服务人民中学思践悟,在亲身体验中增强了解社情、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主动培养劳动意识,学习适应劳动生活,在家乡所在地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家乡、为单位、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诠释青年之担当,彰显当代青年之价值。
22级无人机技术应用一班宫彦涵在暑假期间加入到昌平区森林消防综合救援大队进行社会实践,并参与了一个月的水域救援培训,他学习到了很多水域救援的技能和经验。7月30日北京出现了强降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宫彦涵同学没有退缩,积极跟随大队参与救援,而在过去的一个月开展的水域救援培训也为这次的抗洪救灾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表示,在这一个多月中,不仅学习到了应急救援知识,体验到了和他们一起训练的那股热情,更认识到了队员们那份坚持不懈,不畏困难,坚持人民的财产安全为第一位的精神,心中有了前进的方向,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21级物联网技术应用一班崔燕萍在暑假期间积极宣传防溺水知识,她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页向辖区居民面对面讲解防溺水注意事项、溺水急救方法等知识,叮嘱广大家长要及时教育并监督好家中的未成年子女,履行好家庭监督作用,严防孩童溺水事件的发生,并告知孩子们不私自结伴到水边玩耍,不在无家长或老师陪同的情况下游泳,以免发生溺水事故。她表示,通过这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收获了成长和感悟,将把这次活动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提升自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回报社会,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1级工业机器人李明阳在果园的一个月内,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到果园里除草摘果,有时中午还得顶着大大的太阳灌溉土地,晚上直到干到七八点钟才收工。他认为选择恰当的时间方法修剪、合理施肥和合理密植是最有价值的从长远的来看,可以发展生态果园。他表示,社会实践拉近了个人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为将来更加激烈地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以后将回到热爱的田地和果园,到那里了解更多的关于农村发展的知识,了解农村发展的动态,让个人的生态果园梦能够成为现实。
携青春之力,抗洪水之难。8月5号,河北省涿州大部地区遭遇暴雨侵袭,辖区内多地发生洪涝灾害,被困人员较多,救援难度较大,急需救援人员和必备物资。22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一班王嵘欣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闻“汛”而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请缨,加入到防汛抗洪的志愿者行列。她跟随父亲所在的“山东老兵”志愿服务队巨野县大队应邀紧急赴涿州市参加防汛救灾。到地方后,他们首先对道路上的障碍物进行清理,之后前往受灾严重的刁窝村进行搜索救援,随后他们前往高官庄镇进行全方位的消杀工作以便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在返程途中,车辆行驶至河北高速路段营救了一辆着火的大货车为货车司机挽回了几十万的损失。至此救援工作圆满完成。她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将继续参与志愿活动,为灾区的人们尽一份绵薄之力,希望他们能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同时,也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共同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本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智能制造系学子把“奉献”二字刻写在心间,积极踊跃投身于返家乡社会实践中去。他们将书本知识带出课堂,将满腔热情投入实践,用脚步丈量土地,在锻炼自我、知行合一中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的使命,写下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实践答卷”。为了表彰同学们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智能制造系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并颁发荣誉证书。
本次社会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大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诠释青年之担当,彰显当代青年之价值。智能制造系将继续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素质教育和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抓手,持续发掘、凝练、宣传各社会实践团队、实践个人的探索经验、实践成果,不断扩大实践育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导青年学生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愿每一位青年大学生不负韶华,前程似锦,争做家乡之骄子、国家之栋梁!(通讯员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