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黄 杰 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
杨光成 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王炳华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枣庄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李庆山 枣庄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一、大赛的背景和目标
(一)大赛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突出规模化、专业化、精品化办赛理念,持续打造“鲁班传人”竞赛品牌。当前,全市上下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聚力推动城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这都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大军。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积极整合各行业部门资源,将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竞赛项目统一纳入“鲁班传人”竞赛计划,着力推动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助力全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鲁班传人”职业技能竞赛已成为全市职业覆盖最全、技术含量最高、群众参与最广、社会影响最强的职业技能赛事。
(二)大赛目标。2023年枣庄市“鲁班传人”职业技能大赛坚持科学、绿色、安全、节俭的理念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创新竞赛形式、提高竞赛质量、推广竞赛成果,提高职业技能竞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深化强工兴产,实施工业倍增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二、大赛基本情况
(一)赛项设置。根据省赛计划和我市产业需求,本次大赛拟开展竞赛33项,技能竞赛项目73个,全市70余家部门(单位)参与赛事举办。其中,市级一类竞赛8项,技能竞赛项目19个;市级二类竞赛25项,技能竞赛项目54个。
(二)奖励措施。关于大赛的激励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荐申报“枣庄市技术能手”。获得市级一类竞赛各赛项决赛单人项目前3名、双人项目前2名、三人项目第1名,市级二类竞赛各赛项决赛第1名且16周岁以上非学生身份的选手,经我局核准后,授予“枣庄市技术能手”。二是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竞赛职业(工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三、四、五、六大类中的技能类职业(工种)且有相应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技能类新职业(工种)且有相应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对符合条件的获奖选手,按照相关规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是物质奖励。对市级一类赛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次性奖励,一等奖奖励2000元;二等奖各奖励1000元;三等奖各奖励500元。在市级二类竞赛等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者,本着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各竞赛主办单位可参照自行设立奖励项目。四是其他奖励。纳入市级一类、二类竞赛计划的赛项,竞赛组委会可以对获奖选手的指导教师,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对精心备赛、表现突出的单位,可以颁发优秀组织奖;对贡献突出的承办单位和技术支持单位,可以颁发突出贡献奖。
三、今年大赛特点
(一)突出特色、服务产业。在赛项设置上,紧密对接“6+3”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开展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医药、新一代信息等行业急需紧缺的职业(工种)竞赛。在技术竞赛规则上,将行业与生产实践中的操作标准充分融入比赛规则、比赛技术,引领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在赛事组织上,力求科学、规范、专业,竞赛实行主办单位负责制,由主办单位建立健全竞赛全过程监督管理制度,成立赛事组委会,做好竞赛的筹备与组织各项工作。
(二)制定预案、规范办赛。借鉴省级“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办赛模式,实行赛事申报制,统一发布2023年枣庄市“鲁班传人”职业技能大赛目录。申报市级职业技能大赛赛事的部门(单位)、重点企业、院校,需具备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具有与竞赛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人员,具备与竞赛规模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条件。大赛制定安全保障方案和有关应急预案,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确保赛事安全有序进行。
(三)汇聚合力、广泛宣传。按照高效节俭、绿色安全办赛理念,实行“政府指导、社会支持”的办赛模式,把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吸纳中国银行枣庄分行与大赛进行合作,积极争取相关企业在设备设施、服务保障等方面资源,推动企业、学校、机构等各类主体深度参与大赛,切实把大赛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影响。大赛各参与单位积极通过网站、公众号等多种媒体进行了全方位宣传,各方关注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大赛氛围。
总体而言,今年的大赛是我市各行各业技能人才充分展现技能水平的盛会。
黄杰:近年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聚焦产业发展和就业需要,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加大高技能人才评价激励力度,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2023年,全市新增技能劳动者3.62万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2.5万人,增量居全省第一。
(一)强载体,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拓宽技能领军人才发展空间,积极推荐申报省级以上人才工程项目、组织选拔市级高技能人才,已累计培育全国技术能手14名、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4名、齐鲁首席技师52名、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18名、省技术技能大师6名、市首席技师253名。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培训基地建设,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家、省技师工作站4家、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7家、市技能大师工作站8家。打造“鲁班传人”竞赛品牌,持续开展“鲁班传人”职业技能竞赛,年均超过4000名选手参赛,积极选派优秀人员参加国家级、省级大赛,1016人被授予枣庄市技术能手,86人被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
(二)抓项目,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水平。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聚焦“6+3”现代产业,推广“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提升行动以来共培训各类劳动者23万人次。做强“金蓝领”高端培训,将有自主评价资质的骨干企业纳入“金蓝领”培训基地范围,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共培训高技能人才5574人。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企业职工2214人。规范技能人才多元评价,在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今年以来,我市153家备案企业为2.3万名企业职工开展了技能等级认定。
(三)创品牌,拓展技能人才发展路径。探索乡土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新模式,举办枣庄市乡土特色品牌技能人才大赛,评选乡土特色品牌技能大师、技能标兵、技术能手、十佳电商主播,相关工作获央视报道和省人社厅发文肯定,得到《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简报(乡村振兴专刊)》全国推广。优化乡土人才环境和服务效能,设立市区两级乡土技能人才服务站和服务点,配备119名服务专员,以“六个一”服务机制建构架、12条具体举措抓落实、67项政策服务做支撑,做好乡土技能人才工作的“后半篇文章”。
(四)促融合,推动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创新技工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组建了市技工教育集团这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集团现有成员单位143家,其中职业(技工)院校24家、企业118家、事业单位1家,成功入选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基地)。推行校企联合培养,建立较为完善的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和用工合作关系,通过订单班、协议班培养3000余人。探索“双元”育人模式,枣庄工程技师学院与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共建海信产业学院,建立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与标准。提升办学质量,通过扩大办学规模、打造优质项目、加强专业建设等措施,技工院校发展呈现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共有7所招生技工院校,在校生2万余人。2023年,全市技工院校招生7800余人。
王炳华:2023年以来,中国银行枣庄分行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跟枣庄市委市政府“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部署,全力服务工业倍增计划,持续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助力枣庄市“6+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将总省行信贷政策与枣庄实际相结合,全力服务双招双引、新旧动能转换、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截至2023年9月末,枣庄分行公司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24.47亿元。1-9月,全行共批复大公司授信项目70户,批复敞口授信总量194.91亿元;其中新增及存量新增授信客户18户,新增敞口总量38.63亿元。全行大力推进授信项目“三个一批”滚动良性发展,目前已批未放重点项目可投放金额30.4亿元、审批中项目21.84亿元、储备项目46.12亿元。扎根鲁南地区四十余年来,中国银行枣庄分行能够不断成长进步,离不开枣庄市委市政府、总省行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
枣庄市委市政府为中国银行枣庄分行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搭建了平台,中国银行总行出台的《中国银行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区域策略、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及相关支持措施,为我们支持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遵循。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还优化了授信项目年审流程,简化了业务发起报告,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总省行政策措施支持,为我行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服务高新企业发展方面,聚焦枣庄市产业聚集的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进一步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授信效率空前提高。普惠金融方面,大力推介科创企业贷、人才贷等系列产品,全力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等优质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3年9月末,我行累计新增科技型企业授信46户,授信金额5.23亿元,授信户数达到154户,授信金额达到18.86亿元。
在服务高技能人才方面,我行推出“随心智贷”产品,打造中银个人消费类贷款线下审批、线上随借随还的全新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该产品的特点是纯信用、无需抵押、最高额度30万元,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目前,凡是预约我行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客户,还可享受到最低3.4%超低利率优惠。
下一步,中国银行枣庄分行将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金融赋能枣庄市实体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持续推动信贷资源投向科技创新关键领域,以实际行动为枣庄市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李庆山:多年来,枣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鲁班传人”技能大赛已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一张闪亮名片。该赛项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真实写照。
枣庄职业学院 枣庄技师学院在枣庄市人社局的指导下,积极承办“鲁班传人”多项赛事,及时对接产业需求和行业标准,协同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三九(枣庄)药业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枣庄分公司等企业,以企业需求为依托,动态调整竞赛项目、竞赛内容、竞赛形式,推动校企融合办赛、参赛,共同打造枣庄“鲁班传人”技能大赛新品牌,涵盖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仪器仪表维修工、药物检验员、中药炮制工等工种。通过竞赛,培养出了多位“山东省技术能手”“枣庄市技术能手”。学院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选拔和激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我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深化强工兴产,实施工业倍增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当前,枣庄市正在加快建设“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打造锂电产业新高地,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来适应新型企业生产与服务,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更加突出。为此,枣庄职业学院 枣庄技师学院多措并举,助力枣庄“强工兴产 转型突围”。
一、聚焦枣庄锂电产业发展计划。动态调整学院专业建设,将化工与制药系、智能制造系、新能源与汽车工程系相关专业,跨系(院)重新组建为锂电技术工程与应用和新能源应用技术(锂电方向)两个专业群;将汽车工程系改建为新能源与汽车工程系,新增以锂电产业为优化重点调整专业,增强服务枣庄产业发展能力,同时加快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经过合理布局和专业提升,助力枣庄锂电产业发展。
二、深化产教融合。规范职教集团建设,联合160余家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牵头组建实体化运行的全国锂电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联合100余家企业和普通本科、中高职院校,成立枣庄市锂电新能源产教联合体。协同实施锂电产业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并入选山东省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承办枣庄市锂电产业技术创新大赛,发挥行业技术专家、产业资本、创新项目和团队聚集等平台优势,以赛引才,以赛促创,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共同发展。
三、深入开展行业产业岗位调研,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岗位需求。与相关企业联合制订专业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编写专业教材,持续推动课堂教学内容、岗位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行业企业标准相互融通,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着力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