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下午,枣庄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陶晓军走进建筑工程系图书信息楼405教室,听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楚士燕讲党史教育专题思政课。学院团委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人员陪同听课。
楚士燕老师以作为近代史开端的鸦片战争导入新课,从时间界定、社会性质变化、各阶级的探索三个方面讲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引导青年学生在党史学习中要以史润心,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厚植爱党之情,把党史学习成效内化为理想信念和品德修为,转化为学习动力和爱国行动。
陶晓军在听课中详细记录了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细心观察同学们的学习状态和师生互动,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给予了肯定。课后,陶晓军分别与任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分管教学的人员就如何更好地贯彻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了指导。
陶晓军以“坚定理想信念,奠定奋斗基石”为主题,给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他从理想信念的内涵,不负韶华、为理想奋斗,坚定信念、立志技能报国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青年学子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陶晓军指出,受多元化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或价值观错误,导致“空心病”现象频繁出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导变得尤为重要。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陶晓军结合从技工学校走出的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勉励大家要坚定信念,通过列举我院新材料与建筑工程系优秀毕业生代表刘姻、步春喜的具体事例,激励同学们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胸怀建筑强国梦,践行工匠精神,实现技能报国。
陶晓军强调,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是家事也是国事。学院会努力营造温暖和谐的氛围,创造便利舒适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作为新时代的技能青年,同学们务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树立技能理想,坚定技能信念,勤学苦练、敢为人先,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时代洪流中书写青春风采。(通讯员 楚士燕)